网络协议

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必须严格遵循事先约定好的一整套通信规程,包括规定要交换的数据格式、 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控制功能、通信过程中事件执行的次序 等。这些通信规程称之为网络协议

网络体系结构

  • 网络分层结构及其协议的集合
    1. 会晤层
    2. 语言层
    3. 物理层
  • 真正的物理通信总是发生在物理层。除物理层外,其余各对等层实体间都是虚拟通信
  • 通信必须在对等层进行,不允许交差通信
  • 对等层通信通过协议实现, 相邻层之间交互通过服务实现。

OSI 参考模型 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

7层模型

  1. 应用层(A):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,包括文件服务file、电子邮件服务email,数据库服务db,WWW,DNS等
  2. 表示层 (P):数据 格式 转化、数据加密/解密、数据压缩/解压
  3. 会话层 (S):进行会话管理,包括通信方向控制,谁是发送者?接收者?谁付费?故障点恢复等
  4. 传输层 (T):完成报文段在源/目的主机进程之间的 传输
  5. 网络层 (N):完成报文分组在源/目的节点之间 传输
  6. 数据链路层 (DL):完成数据帧在相邻节点间“透明” 传输“透明”的含义是:无差错,无丢失,无重复,无顺序错误
  7. 物理层 (PH):完成原始数据位流物理介质传输,而不管位流的信息含义
    1-3层完成数据处理
    4-7层完成网络通信

Internet参考模型 (TCP/IP协议)

两个核心协议:TCPIP协议
Internet参考模型

  1. 应用层

    • 对应OSI应用层、表示层和会话层
    • 该层协议主要包括
    1. FTP (文件传输协议)
    2. SMTP(简单邮件传输协议)
    3. TELNET(远程网络登录协议)
    4. DSN(域名服务)
    5. HTTP(超文本传输协议)
    6. SNMP(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
  2. 传输层

    • 对应OSI传输层
    • 该层协议:
    1. TCP(传输控制协议)
      可靠的、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
      将报文以文字流形式源主机进程 发送到 目的主机进程
    2. UDP(用户数据报协议)
      不可靠的、非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
  3. 互联网层

    • 对应OSI网络层
    • 该层协议:
    1. IP (Internet Protocol)
      IP是Internet参考模型的核心协议
      将IP分组以数据报方式源主机 放松到 目的主机
  4. 子网层

    • 对应OSI物理层和数据链层
    • 该层协议:
    1. 以太网协议(802.3)
    2. FDDI
    3. PPP
    4. SLIP
    5. Token Bus(802.4)
    6. Token Ring(802.5)
    7. 百兆、千兆、万兆以太网